动力绳圈
【内容概述】
《动力绳圈》是风靡国际的体验式团队训练科目之一。动力绳圈拓展课程旨在提升团队凝聚力、开发团队潜能、塑造个人正向信念、锻造钢铁意志。训练过程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给团队成员以震撼和力量!我们都知道蚂蚁可以负重三十几倍于自身的重量。因此,活动中的每个“队员”就像一只只蚂蚁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和潜能。
【课程目标】
1.体验高绩效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方式;
2.增强自信和自我控制能力;
3.建立团队内部的信任感,理解信任和承诺的重要性和力量;
4.决不放弃,直到成功为止,克服人性的弱点,为团队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5.理解变革中产生恐惧的原因,过渡时期的暂时失控状态;
6.体验可能与不可能界限,挑战与行动;
7.换位思考,工作中小有成就时不只是个人成绩而有赖于团队中每个人辛苦的付出;
8.培养团队内部的相互信任、包容与协调;
9.增强学员挑战自我的勇气,通过挑战懂得合理突破本能的重要意义;
10.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帮助,感悟制度的制定与保障对完成任务的价值。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地点】
营地多功能室或户外大操场。
【活动对象】
九年级以上学生。
【活动准备】
将动力绳首尾相接,围成圆环。
【活动流程】
一、开门见山揭主题,规范操作分两步
大家好!我们接下来的活动内容目是风靡国际的体验式团队训练科目之一的《动力绳圈》,别称《动力圈》《合力圈》。此活动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选出3名志愿者,两人站立在绳圈的一内一外做保护员,剩余一人在保护员的保护下在绳圈上直立匀速行走一圈,行走时双脚呈外八字方式。
◇温馨提示:
1.如有严重头、颈、肩、背、腰、骶等部位伤病史或有严重心脑血管、低血糖等病史的可以不参加此活动;
2.请所有队员都应取下身上及衣兜中一切尖锐及硬质物品,如手表、眼镜、发卡、腰带配件等。
◇操作要领:
1.所有队员按照男女搭配、高矮搭配、胖瘦搭配的原则手牵手、肩并肩站立在放置于地面已打好的具备安全保证的绳圈外侧;
2.所有支撑队员手心向上与肩同宽,自己的左手和旁边队友的右手靠在一起;
3.所有支撑队员左腿向后迈一步,与微微下蹲右腿呈弓步站立,重心向下(保证在重心稳定的前提下可以移动);
4.所有支撑队员将置于地上的绳圈慢慢在不使力的前提下握在手上,必须保证手心向上;听我的口令:“一起用力向自己胸口的方向拉”时方可用均力拉,不可使劲拉;
5.请每个小组的队长各自选出3名志愿者,安排两名站立在绳圈的一内一外做保护员,一名在保护员的保护下站在在绳圈上直立匀速行走一圈,行走时双脚呈外八字方式;
6.支撑队员要时刻拉紧绳子,不论自己面前是否有队员通过(注意是向胸口的方向拉而不是向上抬),直到我说休息时方可将绳子放置于脚前;
7.在绳圈上行走的队员只能依靠做保护的两名队员,不得用手去扶正在做支撑的任何一名队员。
第二步:所有队员握住动力绳按顺时针方向(就是将动力绳按上——右——下——左的顺序循环往复)或逆时针(就是将动力绳按上——左——下——右的顺序循环往复)方向转,按每个小组确定圈数进行。
◇温馨提示:
1.在整个过程中所有队员若有身体不适或其他状况需及时与我沟通;
2.令行禁止,当我发现可能会危及训练安全的动作或违规操作时,会立即鸣哨或大声制止活动进行,所有人应在有安全保护的情况下立刻停止动作。
◇操作要领:
1.要求所有人手拉手围成一圈,松开手,每人握住绳子的一部分围成一个圆,双脚合并,用脚后跟着地,所有人同时向后倒,且利用动力绳保持脚尖离地45度,持续一分钟;
2.按顺时针方向(就是将动力绳按上——右——下——左的顺序循环往复)或逆时针(就是将动力绳按上——左——下——右的顺序循环往复)方向转;
3.每个小组的小队长与各自的队友商定好方案及绳圈转动的圈数后并大声向培训师报告。
4.请大家大声告诉我,有没有信心完成各自的挑战目标?很好,下面就让我们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奋力拼搏,用实践行动挑战不可能!请你们由慢到快,幅度从小到大,加大幅度,再加大,一起高呼、呐喊、把平时的压抑、苦恼、委屈、怨气、压力都喊出来!加油!加油!加油!
二、总结反思谈感悟,分享交流说收获
◇分享要点
1.思己利人。在上面走的人,要考虑下面支撑人的感受,在下面支撑的人要考虑上面人的安全!
2.挑战团队在困难下的协作精神、执行力与创造力;
3.在团队的帮助下,突破个人瓶颈。站在细绳上前行,不少队员会以恐高原因退缩,团队对这种情况下的队员是鼓励还是放弃,体现一个团队的精神面貌;
4.是谁使这么大的劲的?是他?谁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力气,谁能阻止它停下;
5.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一个高难度的题目绞尽脑汁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一个个竞争试图突破它时,你是不是想到,团队在你的身后,团队的力量势不可挡。
◇温馨提示
1.尽量让所有队员都谈出一点体会,特别要鼓励启发沉默的队员说话;
2.让重点队员发言,大家评论;
3.注意表扬第一尝试者,鼓励胆怯者;
4.只有依靠团体协作的力量才能成功完成活动,从而使队员意识到“我们同生死共命运”。
5.使受训小组从“群体”转变为“团队”,通过对共同目的的承诺,合理的角色分工,及责任心、相互信任感的增强使个人成为团队的一员。
6.使大家认识到,在选定行动方案前,领导要善于分析把握团队队员资源,根据个人条件不同而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策划,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越过。“团队无弱者”,关键在于对差异的认同和合理利用。